俄乌冲突爆发后,泽连斯基一度被捧上神坛,成为西方媒体口中的“民主斗士”和乌克兰民众的“精神支柱”。然而,短短两年后,基辅街头却爆发了冲突以来首次全国性 *** ,民众高喊的不是“抗击俄罗斯”,而是“反腐败”“重新选举”。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,撕开了乌克兰战时治理的裂痕——当战争成为常态,民众发现,真正的危机并非来自莫斯科的炮火,而是来自基辅的权力腐败。
1.全国 *** 爆发:从“抗俄英雄”到“全民公敌”
近日,乌克兰全国多地爆发反 *** *** ,总统府被数千名 *** 者包围,其中以年轻人为主。这与此前“团结抗俄”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——人们不再高呼“荣耀属于乌克兰”,而是质问 *** :“我们的钱去哪了?”“为什么反腐机构被削弱?”
泽连斯基(资料图)
*** 的直接导火索,是泽连斯基签署的一项争议法案。该法案允许总检察长随意将反腐机构的案件移交其他部门,甚至终止调查。这意味着,乌克兰两大独立反腐机构——国家反腐败局(NABU)和特别反腐败检察官办公室(SAPO)的独立性被彻底架空。
更讽刺的是,就在法案通过前一天,这两大机构突然遭到“搜查”, *** 声称原因是“被俄罗斯情报部门渗透”。但这一说法连西方媒体都不买账,因为NABU的调查对象是乌方高层,而非俄情报机构。民众的愤怒可想而知——他们认为这是泽连斯基掩盖腐败的“遮羞布”。
2.法案争议:泽连斯基亲手削弱反腐机构
NABU和SAPO曾是乌克兰民主改革的标杆,由欧盟支持建立,独立于 *** 之外。然而,泽连斯基的新法案赋予总检察长权力,可随意干预反腐调查,甚至直接任命机构负责人。这意味着,反腐权力从独立机构转移到总统手中。
更糟糕的是,法案出台的时机极不寻常。NABU当时正在调查泽连斯基的密友、被称为其“钱袋子”的商人蒂穆尔·明迪奇。这一时间点的重合,让民众怀疑法案的真实目的——不是反腐,而是“保护自己人”。
泽连斯基(资料图)
欧盟对此表示“严重关切”,因为NABU和SAPO是其扶持的乌克兰民主化样板。英媒甚至爆料,如果泽连斯基不撤回法案,欧盟可能启动制裁。而美国早已将援助与反腐挂钩,若腐败问题持续,乌方的国际支持将进一步削弱。
3.战争与腐败:民众为何不再支持泽连斯基?
俄乌冲突爆发后,泽连斯基依靠“抗俄英雄”形象稳住了支持率。然而,两年过去,战争仍在持续,而国内腐败问题却愈发严重。民众发现,军费开支巨大,但前线士兵却缺乏足够的装备和补给; *** 高喊“零容忍腐败”,但实际却是“越反越腐”。
更让年轻人愤怒的是,他们的父母参军牺牲,家庭财产因战争枯竭,而权贵阶层却依然富得流油。 *** 标语上写着:“我们不是为了腐败而战!”“泽连斯基,下台!”
俄乌冲突(资料图)
4.国际反应:西方不再无条件支持
欧盟罕见公开表示“担忧”,因为NABU和SAPO是其扶持的乌克兰民主化样板。如果这两大机构被削弱,欧盟可能对乌启动制裁。而美国虽然未直接制裁,但早已将援助与反腐进展挂钩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美国知名记者西摩·赫什等人暗示,华盛顿可能对泽连斯基的某些决策不满,甚至考虑“换帅”。毕竟,乌克兰的矿产利益已部分让渡给美国公司,确保乌政策符合美利益至关重要。
5.未来走向:泽连斯基还能撑多久?
当前的乌克兰,正面临“战争+腐败+外部施压”的三重危机。泽连斯基若不能迅速撤回法案、重启反腐调查,其政治生命可能走向终结。但若他选择强硬镇压 *** ,乌克兰可能陷入更严重的动荡。
结语:更大的敌人,从来不在国外
当民众高喊“反腐败”而非“抗俄”时,泽连斯基的败局已现。战争或许能暂时凝聚共识,但腐败才是真正侵蚀国家的毒药。如果乌克兰不能解决内政问题,即使赶走俄军,也难以真正重建。这场 *** ,或许只是崩溃的开始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