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有从提高环保意识、完善政策法规、健全回收体系、降低处理成本、提高市场责任等多方面入手,大件垃圾的处理难题才有望解题
近日据上观新闻报道,上海的刘女士诉苦称,家里的皮沙发想换个新的,没想到处理旧沙发比买新沙发还麻烦,“回收公司不收这一款,联系物业说清运要收200元,想想还是算了”。
“忍着”,不是办法。市民林女士将八成新的大橱柜挂到二手平台,要么买家压价过低,要么跨城搬运不便导致交易失败。联系回收公司,对方直言“这款式卖不掉”不予回收。最终,她花250元请物业清运。
↑废旧沙发的回收。图据上观新闻
废旧家具、家电在住宅小区属于“大件垃圾”,居民不能随便乱扔,在垃圾分类的当下,上述困扰并不少见。有网友吐槽,“旧货就值两三百,运费都要一两百,买家卖家都觉得不划算”“有个二手冰箱想卖,二手贩说自己送过来给50,他们自己取就不给钱,说收了也不赚钱”“小区外三轮车以前挂着收二手家电、家具牌子,这几年都只挂二手家电、名酒了”……大件物品处理难,其实是很多城市居民都会遇到的痛点。
据中国环境2024年报道,大件垃圾总量约占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1%—10%,大多游离于废品回收体系之外。2010年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《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》是我国针对大件垃圾处理的之一部专门规定。但目前,仍缺少有针对性的国家层面管理办法。虽有地方性探索,但全国层面对大件垃圾产生、收集、运输、处理等环节,尚缺明确的责任界定和规范要求。
目前对大件垃圾的管理,大多参考城市生活垃圾管理。可大件旧物显然又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有很大区别,比如处理它需要中大型运输车辆,要有较大的堆放场所,还要匹配搬运和拆卸的劳动力,最后还得想法把回收物品转成盈利。每一步的配套,都还有待完善,但已能看出一步步下来会导致处理费用不低。管理理念混同一般垃圾,又会导致人们对处置费的混淆,认为已交了垃圾清运费和处置费,不该再对大件垃圾处置重复付费,所以付费意识不足。
本来掏钱意愿就不足,若执行标准不一、收费混乱,会让清运难上加难。有小区让居民将物品搬运至指定堆放点,有物业直接对接第三方清运公司,不同小区收费标准可能不一样。若非按件而是按车收费,车是否装满、自家物品车内占比、费用分摊等信息并不清晰,物业是否居间赚差价等担忧也会加剧不信任。
“换新困境”戳中家庭痛点,要破局就得多方形成合力。旧物不等于废物,厂家可适度增加“以旧换新”覆盖面;社区举办废旧家具家电线下或线上的交流活动,实现置换互补,提升循环利用;加大“污染谁产生谁付费,多产生多付费”的环保宣传,居民切实践行低碳环保理念。
政策法规层面,当尽快建立健全管理办法、实施细则等,不能一直将大件垃圾等同一般垃圾处理,而应纳入规范化轨道,明确相关部门职责,进行全链条式管理。比如,搭建公共便民平台,让居民一键式选择线上收运,物品种类、收费标准明晰,上门时间选择自由。科学测算发布指导价格,让付费更放心,不能城东城西两个价。还应加大集中投放点、专业回收运输队伍等基础建设,同时鼓励社会资本介入,更好地研究智能拆解和盈利模式。
市场责任方面,商家在销售大件商品时,应告知消费者大件垃圾的处理方式和责任,特别是运费、送新换旧等细节方面,保障消费者权益,让换新不成负担。而物业不能只当中间商,要做好信息公开下的服务者角色。
只有从提高环保意识、完善政策法规、健全回收体系、降低处理成本、提高市场责任等多方面入手,大件垃圾的处理难题才有望解题。
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晓亮
编辑 赵瑜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