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环球网报道,当地时间7月16日,加拿大财政部宣布对含中国钢铁成分的进口产品加征25%关税,中国商务部随即表态反对。
加拿大此次加税并非孤立事件。此前美加贸易谈判陷入僵局,特朗普明确表示,8月1日前若未达成协议,将对不符合《美墨加协定》的加拿大商品加征35%关税。更关键的是,加拿大一直希望美方取消对钢铝铜加征的50%关税,特朗普却始终避而不谈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加拿大选择将矛头对准中国。其公告显示,自8月1日起,不仅扩大钢铁进口关税配额范围、收紧现有配额,还专门针对美国以外国家进口的、含中国熔化和浇铸钢铁的产品动手。明眼人都能看出,这是想通过牺牲中国利益,换取美国的“谅解”。
加拿大总理卡尼(资料图)
中国商务部的回应直接点破本质。加方做法违反世贸组织规则,是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典型表现。造成加拿大钢铁产业困境的真正原因,明明是美国的单边关税,加方却回避主要矛盾,试图把损失转嫁给中国等贸易伙伴。这种做法既不合情理,也没有法律依据,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,只会破坏中加正常经贸合作。
中方没多纠结,直接用行动表明态度。就在加拿大宣布加税的几乎同时,中粮集团下属公司向澳大利亚农产局提交了37亿美元的订单申请,涵盖油菜籽、饲料谷物、果仁等10余项产品。
这笔订单的意义不一般。加拿大曾是中国更大的油菜籽供应国,2024年对华出口438.8万吨,占其全球出口总量的近64%,贸易额达37亿美元。但随着中加关系波动,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加征100%关税后,其对华出口份额已降至0.03%,几乎归零。如今中方把新订单交给澳大利亚,等于彻底关上了加拿大重返中国市场的短期窗口。
澳大利亚显然抓住了机会。作为世界第二大油菜籽出口国,自2020年因双边关系问题失去中国市场后,一直期待重启合作。此次阿尔巴尼斯总理访华,核心议程就是扩大对华经贸合作。中方的订单不仅让澳大利亚农民迎来曙光,也让其农业部长直言“重启中国市场是更大胜利”。
加拿大的反应立竿见影。三大农产品协会很快发出预警,中国大豆订单延迟60天,油菜籽在港口积压8000万吨,谷物集装箱压港近2000柜。这些本应7月20日从温哥华港发往中国的货物,如今只能堆在码头。
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(资料图)
萨斯喀彻温省更大油籽出口商CanAgra连发三封内部信,要求延迟支付种植补贴。阿尔伯塔农贷协会暂停了五个农场的新年度放款。曼尼托巴省联合储运协会称,当地六成储粮点即将满仓,根本无法出货。农民焦虑、订单中断、港口积压,加税的代价正一层层传导到加拿大经济的毛细血管。
钢铁行业的反噬也在显现。加拿大本土炼钢厂一直依赖中国的低价铁料、半成品和炼制原料,加税直接导致这些原料成本飙升。已有企业开始考虑转向韩国和东南亚采购,绕了一圈反而要多花钱,既没削弱中国产品的竞争力,又给自家企业添了负担。
内部分裂随之爆发。反对党议员在下议院质问财政部,“是不是用农民的饭碗去换白宫的好脸色”。保守党提交动议,要求就对华关税举行特别听证。全国农民联盟更是直接点名财政部长和国际贸易部长,要求给农民一个交代。
民间的不满也在升温。多伦多、温尼伯、雷吉纳等地出现 *** 活动,参与者多是农场主、卡车司机、加工厂工人,这些人的选票往往能左右选举结果。他们的诉求很直接:反对盲目追随美国,希望 *** 保住中国市场。
加拿大的困境还不止这些。对美国的妥协并未换来对等对待,特朗普的逻辑向来是“谁想进美国市场,先交保护费”,连日本、德国都躲不过,加拿大的退让只能是恶性循环。而对中国的强硬,又让其失去了重要的贸易伙伴,陷入“美国不松口,中国不理睬”的尴尬境地。
反观澳大利亚,这次的合作模式也很有讲究。中方没有签长期合约,而是采用滚动采购的方式。这意味着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既让澳大利亚短期获利,也保持了自身的灵活性。澳大利亚总理亲自过问商务事务,农业部长公开表态,都说明他们比加拿大更懂把握现实利益。
国际贸易(资料图)
这场由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,本质是国际贸易规则的一次实战检验。中国不用口号争论,而是用市场规则调整布局。
加拿大的教训很深刻。贸易损失、内部分裂、外交孤立、产业反噬,一系列后果下来,没人愿意替它说话。更关键的是,政客们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。
中国的市场话语权,从来不是靠别人施舍,而是在一次次公平合作与合理反击中建立的。谁尊重规则、谁务实合作,谁就能分享机遇;谁搞单边主义、谁转嫁矛盾,谁就会被市场抛弃。加拿大当下的处境,不过是又一个鲜活的例证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