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英超联赛预测 > 正文

安全一夏 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好

摘要: - SAFETY KNOWLEDGE - 珍 爱 生 命 预 防 溺 水 触目惊心的数字 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,我国每...

- SAFETY KNOWLEDGE -

触目惊心的数字

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,我国每年约有5.7万人死于溺水,其中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溺水死亡人数的56%。溺水过程极其迅速,从溺水发生到被水淹没消失,一般只要20-60秒,而溺水身亡也仅需300秒!

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预防溺水!

1

重点场景需注意

01

游泳下水时

安全一夏 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好

安全一夏 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好

⚠️选择有明确安全标识、配备专业救生员和救生设备的正规游泳场馆活动。远离河流、水库、池塘、海边、淤泥区等危险水域;

⚠️游泳前应充分热身,避免在饮酒、服药后或身体不适时下水,并随时留意自身状态;

⚠️ 带未成年人下水时,监护人须全程近距离陪同,做到有效看护。

02

乘船出行时

安全一夏 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好

安全一夏 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好

⚠️乘坐证书合格、安全设备齐全和船名、乘客定额清晰的正规船舶;

⚠️ 乘船时穿戴好救生衣,严禁进入驾驶室、攀爬栏杆、追逐打闹或在船上单侧聚集;

⚠️留意天气变化,不在台风、大雾、暴雨等恶劣天气下乘船。

03

进行水上活动时

安全一夏 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好

安全一夏 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好

⚠️从事渔业、运输、施工等水上作业的人员,须接受专业培训。作业时规范穿戴好救生衣,并保证作业区域配备必要救生器材;

⚠️ 参加赛龙舟、冲浪、潜水等涉水运动时,须合理评估自身能力,确认好主办方安全应急措施和救援力量配备。

2

溺水自救和施救措施

安全一夏 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好

溺水自救 ***

安全一夏 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好

安全一夏 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好

发现自己溺水时,保持冷静,尝试放松身体,让身体自然浮起,将头部浮出水面,深吸一口气,尽量让身体平躺在水面。在条件允许时,立即进行大声呼救,并牢牢抓住身边的漂浮物。等待救援时注意节省体力,尝试将手臂向下压水,以帮助身体上浮。

安全一夏 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好

他人溺水施救 ***

安全一夏 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好

发现有人溺水时,非专业营救人员不可盲目下水施救,应按照“叫、伸、抛”三个字进行救援。

“叫”:大声呼救寻找周围帮忙,或拨打110/119/120/12395寻求专业救援;

“伸”:确保自身安全下,寻找身边长的木杆或者竹竿等物品,伸向溺水者来施救;

“抛”:采用岸边随手可及的救生圈、塑料泡沫、密封的塑料桶,抛掷向溺水者施救。

3

常见认知误区

安全一夏 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好

在溺水风险面前,不少人的安全意识薄弱,尤其是一些未成年人,存在认知误区和侥幸心理。这也是导致溺水事故发生的不可忽略的因素。

误区一

会游泳就不会溺水

尽管掌握游泳技能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溺水风险,但游泳者在遭遇复杂水域(如暗流、漩涡、茂密水草)、自身状态不佳(如体力透支、突发抽筋)等情况下,极易面临溺水危险。

误区二

在家不会出现溺水事故

对于1-4岁的幼龄儿童来说,溺水环境很多都发生在家里。如果婴幼儿不慎跌入水桶、浴缸、蓄水桶等容器,就很有可能引起溺亡。

误区三

“游泳圈”就是“救生圈”

许多人会认为“游泳圈”就是“救生圈”,事实上市面上常见的游泳圈并不是救生设备,且未达到救生的标准,并不能像救生圈一样当做救生专业器材使用。

误区四

会游泳就能下水救人

非专业营救人员盲目下水救人是十分危险的,溺水者的求生本能会死死抓住救援者,最终可能会导致救援者反被拖下水。

来源|中国海事

编辑 | 徐亚磊

审核 | 陶勇

统筹 | 杜洋

监制 | 姜昀辰

发表评论

  • 5人参与,2条评论
  • 霓裳羽衣  于 2025-07-28 06:54:20   回复
  • 梅西的技术总是让人惊叹,他简直是足球场上的魔术师。
  • 归来仍是少年  于 2025-07-28 07:59:05   回复
  • 字母哥的全能表现帮助雄鹿队夺冠,他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守上都让对手感到压力。

TXT地图 XML地图 HT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