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北晨 实习生 王若童
连续3天,雨下个不停。7月23日一早,渑池县公路局信息科技股工作人员王琳就赶到办公室,轻点鼠标,G241黄河大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随即打开,视频画面实时回传。
“不仅能看监控,还可看桥梁的24小时‘心电图’,哪里有异常,数据马上‘报警’。”王琳边说边带记者下楼,“现在是防汛关键期,咱这儿山多路险,关键点位还是现场看看踏实。”
开车从县城出发,沿G241一路向北,不一会儿就进了深山,盘山公路两旁,一张张金属编织的防护网“兜”住陡峭的边坡,保障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。盘旋而上到海拔近1000米的山头,偶遇两名正在巡逻的公路养护人员。
“这儿是一处高风险点位,趁这会儿雨停了,赶紧飞个无人机检查一下。”养护人员杨长伟身穿橙色工作服,站在路旁一处空地上操控无人机快速升空,随后无人机绕着山顶缓慢移动,“从视频看,石块还比较牢固,没有出现裂缝和滑坡迹象。”
十几分钟检查完毕,杨长伟说,以前得手脚并用往山上爬,又慢又危险,现在用无人机,工作好干了,巡逻效率也更高。得知我们要去黄河大桥,他说:“你们先去,我得照着风险清单边走边飞无人机,最后一站才到那儿。”
历经1小时车程,视野豁然开朗,一座长约1.5公里的黄河大桥呈现眼前。
王琳指着黄河大桥的路面说,这座桥建成近30年,以往桥梁养护依靠“人海战术”——养护人员每天巡查,专业机构定期检测。进入汛期后,巡查频率会更高。“但有些隐患藏在桥墩、支座和伸缩缝,人工检查难度很大。”王琳说。
渑池县公路局在黄河大桥关键部位安装了视频监测及各类传感器,2023年年底,黄河大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上线,可对桥梁的沉降、位移、应力等关键参数进行不间断自动监测。
在桥头,有一个健康监测系统的主机箱,显示器上,一条条红黄蓝绿的线条起起伏伏,正如“心电图”。“刚刚下过雨,监测显示路面有轻微积水,其他数据一切正常。”王琳盯着仔细看了半天。
和这处黄河大桥一样,G310河南段有4座特大桥建设了健康监测系统,还有67座桥梁、21处部位实现运行状态实时监测;S240黄河特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已稳定运行一个月……未来,防灾减灾“智慧防线”还将覆盖更多道路和桥梁。
“过去巡查全凭经验,现在有了无人机和智慧监测,保障汛期道路安全,心里更有底了。”返程路上,王琳感慨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