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夏季,空军工程大学某学院把大四学员拉至部队演练场,让学员们在近似实战的严苛考验中,迎来了毕业大考。
夜,渤海畔,随着战斗警报声划破寂静,学员们冲到战位,装备展开、导弹起竖……
“发现目标!”刹那间,导弹划过长夜,精准命中目标。
↑进行演练前检查。杜印生 摄
对于学员单议来说,之一次坐进指控方舱担任“五号手”的经历,让他至今“心有余悸”。
那是考核前的装备实操学习,面对密密麻麻的仪表盘、不断刷新的空情信息,耳机里传来的急促指令,屏幕上代表“敌机”的光点一闪而过。紧张的氛围使他悬在按键上的手指有了片刻的迟疑。
“战场上,犹豫就是失败,分秒决定生死!”带教班长严厉提醒单议。他暗下决心:必须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。此后,他成了装备方舱的“常客”,一遍遍在模拟器上练习,手指磨肿了,眼睛熬红了,但心中的目标却越来越清晰。
演练进入关键阶段。深夜,复杂电磁干扰下,一个微弱的信号若隐若现。“是‘敌’隐身目标!”他迅速冷静下来,快速计算参数、锁定目标。当屏幕上代表“锁定成功”的绿色标记稳稳亮起,指挥所传来“目标有效拦截”的确认时,单议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。
学院推行的“提前接触装备、提前进入战勤班岗位、提前进入准排长状态”的培养模式,让学员们在战位上加速成长。
一场全装负重数十公里的拉练,成了学员傅学远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。烈日炙烤着大地,沉重的背囊压在肩上,脚下的沙砾滚烫。
“敌袭!做好战斗准备!”前方传来的呼喊将他拉回了现实。他咬紧牙关,用力将背囊向上狠狠一耸,迅速占领有利地形,据枪、瞄准、击发……“砰!”“敌人”身上飘出代表被击中的红色烟雾,他们顺利完成该项考核。
除了极限体能考验,学院还组织了“战斗体能训练”等内容。在逼真的战场环境下,学员们将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”的战斗精神深深烙印在心底。
↑演训间隙开展仪式教育。 *** 博 摄
“祖国需要守卫的地方,就是我的战位。”学员高明志在戍边申请书上,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从课堂走向战位,从青涩迈向担当,经过这场毕业前的“战火淬炼”,他们正以昂扬姿态,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。(付语、张博、董鲁晓)
编辑:韩启扬
发表评论